第六十二章 君子动手-《大周女帝》
第(3/3)页
“哦?”和暄瞪大了眼睛,连忙道:“愿闻其详。”
李夫子抚了抚胸前的胡须,道:“珵帝成年亲政后,有奸佞小人从中作梗,不断挑拨珵帝与文公的关系。不堪流言纷扰的文公逃到了楚国,命途堪忧。”
“这件事我似有耳闻,没想到是真的?”和暄有些诧异地说道。
“然而,一日,珵帝去秘府时,发现了一篇文公写得祝祷册文,感动的泪流满面。”
李夫子继续喃喃地说道:“那篇祝祷乃是文公在珵帝年幼时所作,当时珵帝病重,吃了许多药都不见起色,文公剪下了自己的指甲沉入河中,向神明祷告,愿代珵帝受难。后来珵帝痊愈,这封祝祷册文就一直藏于秘府之中。”
“竟有这样的事?文公果然令人敬佩!不仅摄政有功,还对珵帝忠心不二。”和暄听后深受感动,赞叹道。
“于是,珵帝派人请文公回朝,文公便继续尽忠,时长告诫珵帝。《无逸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作。珵帝后来乃是大周的明君,可哪怕是这样的明君,若是没有文公这样的贤王辅佐和提点,也会听信奸臣的谗言,作出对江山社稷不利之事。”
“和暄受教了。”和暄行了一礼,若有所思的回味着李夫子刚刚说的话,脑海里想象着珵帝与文公在一起的场面。珵帝英明,文公更是难得!
李夫子果然是学识渊博,这样的朝堂隐秘,和暄上一世不曾听过。当然,上一世的她只在意什么文采,什么才情,哪里会细细琢磨这背后的故事呢。
和暄又同李夫子寒暄了几句,便告辞回昭华宫了。
晴儿紧紧地跟在和暄的身后,请教完李夫子,已快到酉时,两个人急匆匆地赶着回宫。
还好回到房里的时候离晚膳还有半个时辰,盛夏时节,和暄觉得口干舌燥,赶忙坐下,示意晴儿去端茶水过来。
“公主,这茶还有点儿烫,小心。”晴儿小心翼翼地端了茶杯道和暄面前,脸上有些难为情道。
“这么热还要等很久才能喝吧?让若兰去取些冰块在茶壶外面敷一敷吧。”和暄轻轻缕了一下粘在脸颊上的湿发,拿起旁边一个团扇。
“诺。”晴儿闻言,行了一礼,便匆匆出了房门。
和暄扇着扇子,一阵阵风随着扇子袭来,身上薄薄的汗随着空气蒸发,顿时觉得凉快了许多。
“公主,”晴儿跌跌撞撞地迈进房门,一脸惊恐,道:“公主,奴婢听说若兰被月妃抓走了!”
“你说什么?”和暄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团扇,眉毛一挑,高声问道。
第(3/3)页